凝心聚力 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

编辑:    作者:    浏览:     最后更新:2018-11-21

【核心提示】

●“三大攻坚战”必须打好打赢,这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建成,关系到高质量发展阶段能否顺利迈进,关系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能否得到有效满足

●我们要站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高度,扎实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下足“绣花”功夫,乘势而上,以扎实的作风攻坚克难,坚决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面对污染防治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内蒙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盯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多措并举补齐污染防治短板,加快建设生态文明体系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每一项都关乎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大局,场场都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仗。对于内蒙古而言,“三大攻坚战”必须打好打赢,这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建成,关系到高质量发展阶段能否顺利迈进,关系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能否得到有效满足。

深刻认识打好打赢

“三大攻坚战”的战略意义

  “三大攻坚战”是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这就意味着,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就是要重点解决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3个最突出问题。未来我国仍将面临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就是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短板中的短板,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是首要政治任务,也是最艰巨的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脱贫攻坚取得了积极成效。当前,我区精准脱贫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阶段,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从结构上看,现有贫困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和群众,是越来越难啃的“硬骨头”。在群体分布上,主要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同时,我们必须兼顾脱贫人口的巩固脱贫、稳定脱贫、防止返贫。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需要多方发力,坚决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确保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与全区人民一起迈入全面小康。

  “三大攻坚战”是实现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就是要通过加强环境、生态保护,进一步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质量;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通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地区发展,让所有人民享受发展的成果,不断提升发展的共享水平;高质量发展也是更健康、更稳定、更可持续的发展,而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自然就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2018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同时,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位于“三大攻坚战”之首,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转变。在经济增速减缓的背景下,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类问题、各种风险逐渐“浮出水面”,尤其是金融风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防范和化解的重大风险。从内蒙古的实际情况来看,既面临一些共性的金融风险问题,也有自身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问题。尽管总体上风险可控,但如果不能妥善防范化解好政府债务、妥善处理好化风险与稳增长关系,就会对我区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阻碍高质量发展进度。

“三大攻坚战”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是对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方面有了更高的需求,而且对蓝天碧水、清新空气、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等也有了越来越旺盛的需求。近年来,内蒙古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举措,美丽内蒙古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生态脆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生态保护和建设依然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因此,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实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迈进。

  多举措打好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中央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置于“三大攻坚战”之首,体现了“把防控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我们要站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高度,扎实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按照中央“开前门、堵后门”的思路,摸清政府债务真实底数,秉承严格控制增量、有序化解存量的原则,确保政府依法举债、适度举债、合理举债,加快化解我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是严格控制增量。融资总量应以本届政府的任期内可支配用于投资建设的财力为限,限制地方政府的借款规模,严格控制过度融资。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健全政府债券发行信息披露机制,公开债券规模、利率、期限、偿债计划、投资计划等重点内容,接受人大的监督。同时,要完善地方政府债券本金偿还机制。二是有序化解存量政府债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全面梳理全区在建和计划建设的政府投资项目,制定详细方案,采取措施化解已有债务。加紧清偿建成项目欠款,进一步摸清盟市、旗县政府投资的建成项目欠款底数,在确保重大民生、安全稳定等项目支出外,优先偿还政府欠款。创新债务化解方式。盘活沉睡的资源资产,推进资源资本化,实现债务重组置换。针对性地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从政府债务管理系统中移除不予置换的存量政府债务。支持有条件的盟市探索建立地方性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化解地方债务。三是强化监督问责。完善地方政府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向社会公众通报债务的借、用、偿还情况。整合各方面监督力量,实施地方政府债务精准监督。四是提高地方政府动态监测、实时预警的能力。提前妥善做好政府债务风险事件应急政策储备,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确保债权人和债务人合法权益。

  重点防范金融风险。通过优化融资结构、丰富金融产品,更高效率引导金融资源向创新创业领域和薄弱环节配置,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和利用,不断提升全社会直接融资比重。健全地方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完善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坚决清理查处非法金融业务,严厉打击金融诈骗、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梳理排查重点领域和行业风险,支持银行机构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积极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多方位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切实降低企业杠杆率,防范化解企业杠杆率过高、偿债高峰引发的风险。加强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信息共享机制,加大对金融领域违法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和责任追究。持续普及宣传金融知识,增强金融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找准打好打赢

  精准脱贫攻坚战的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为我区全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下足“绣花”功夫,乘势而上,以扎实的作风攻坚克难,坚决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在精准上持续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我们要把“精准”作为脱贫攻坚的方法论和生命线,聚焦问题、有的放矢。扶持对象要精准,符合条件的一个不漏,不符合条件的一个不进;项目安排要精准,立足实际、面向市场,尊重群众意愿;资金使用要精准,严格管理、规范使用;措施到户要精准,针对每一个贫困户的具体情况,靶向治疗,因户施策;因村派人要精准,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选好选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脱贫成效要精准,要得到群众的认可,让群众真正有获得感。

  在深度贫困地区发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攻克贫困人口集中的乡(苏木)村(嘎查)。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政策、资源倾斜力度,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重点围绕贫困旗县和深度贫困乡镇,在改善发展条件上集中突破,着力破解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的难题。要把脱贫攻坚与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结合起来,与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同时,在加强公共服务上下硬功夫。把就业作为脱贫之要,大力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切实解决好贫困人口看病就医等问题,加快推进低保与扶贫在政策、对象、标准、管理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做到应保尽保。

  在提高脱贫质量上发力。一方面,要把握目标又要把握标准,不赶进度、讲求实效,不降低标准、不吊高胃口,保证脱贫质量,减少返贫数量。另一方面,要建设脱贫的长效机制,加强教育,解决“思路贫困”问题,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全面领导,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大督查考核的力度和密度,确保扶贫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同时,要对扶贫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审计、稽查,对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规问题,坚决从严惩处。

  时不我待打好

  污染防治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明确目标任务,到2020年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面对污染防治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盯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多措并举补齐污染防治短板,加快建设生态文明体系。

  持续实施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动。一是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PM2.5已达标的盟市要巩固治理成果,未达标的盟市要制定达标计划,落实针对性治理措施;深化工业污染源治理,加快燃煤污染综合整治,狠抓重污染天气应对,强化区域联防联控。二是着力开展清水行动。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等。三是扎实推进净土行动。加快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严格污染地块环境管理。

  调整三大结构。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去产能从总量控制向结构优化转变,推动煤炭、钢铁、电解铝等行业产能置换。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资源型产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延长产业链条,推动资源型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培育壮大非煤产业、非资源型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制造、人工智能、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产业,培育优质产能。二是调整能源结构。坚持绿色低碳的战略方向,加快优化能源结构。调整煤炭产能结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通过减量置换、资源整合等法治化和市场化手段,有序引导退出相对落后产能,科学释放先进产能、增加优质产能,加大优质煤炭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推进煤电升级改造,落实国家煤电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加大电力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力度,逐步淘汰服役年限长,不符合能效、环保、安全、质量等要求的火电机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利用,因地制宜推动可再生能源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发展格局。推进能源清洁高效综合利用,加强煤炭高效转化和清洁利用,提高煤炭分质分级利用水平。促进煤电与化工、有色等特色优势产业融合循环发展,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强余热、余压以及工业副产品、生活垃圾等能源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积极推进节能减排降耗。通过树立标杆、政策激励、提高标准,不断提升全区高耗能行业、公共机构、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从源头减少不合理能源消费,使节约用能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三是调整运输结构。逐步改变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运输结构,提高铁路运输比例。减少重型柴油货车使用强度,构建以低排放车、新能源车为主的短途客货运体系。利用现有货物运输平台、整合大型物流企业货运信息,利用“互联网+”高效物流等业态创新方式,降低货车空驶率,提高公路运输效率。

筑牢正确的绿色政绩观。完善领导干部绿色考核奖惩机制,发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对污染防治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的重要作用,实行环境问题终生责任追究制。